Facebook Google Plus Twitter LinkedIn YouTube RSS Menu Search Resource - BlogResource - WebinarResource - ReportResource - Eventicons_066 icons_067icons_068icons_069icons_070

Tenable 新报告:复杂性与薄弱的 AI 安全如何使云环境面临风险



新调查报告: 复杂性与薄弱的 AI 安全如何使云环境面临风险

这项由 Tenable 委托并与云安全联盟合作开展的调查警告称,云技术和 AI 技术的快速采用,加上不安全的身份和被动的应对态势,使企业暴露于风险之中。该报告呼吁从战略上转向预防性安全模式,实现风险的统一视图,并完善身份治理。

要点

  1. 企业正在迅速采用云技术和 AI 技术,却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,因而极易遭受本可预防的外泄风险暴露。
  2. 如今,大多数外泄事件由身份问题引发,但许多企业仍依赖基本控制措施,忽视了更深层次的治理漏洞。
  3. 为有效管理云技术和 AI 技术带来的风险,有必要从基于事件的被动安全态势,战略性地转变为主动、统一且预防性的方法。

先来说说坏消息: 许多企业在急切拥抱云技术和 AI 技术的同时,却缺乏适当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,这就产生了危险的缺口。 

好消息是什么?这些企业可以通过转向预防性安全模式,并对其整个环境获得清晰、综合的可见性,来应对 AI 和云带来的威胁。

这是由 Tenable 委托并与云安全联盟合作编写的新研究报告《2025 年云安全和 AI 安全现状》的主要结论。

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该报告的主要发现结果,以及针对这些发现结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。

现代攻击面广泛且分散

安全团队面临的新现实是:他们必须保护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环境,部分在本地,部分跨多个云服务提供商分布,同时到处都是层出不穷的 AI 工具。

该报告基于对全球 1025 名 IT 和安全专业人员的调查,发现:

  • 82% 的受访者在混合环境中工作
  • 63% 的受访者需要应对两家或更多家云服务提供商
  • 55% 的受访者已经在使用 AI,另有 34% 的受访者正在测试 AI

简而言之,企业对所有云技术和 AI 技术相关事物趋之若鹜,但在许多情况下,他们的云安全计划不足以保护这个不断扩展且碎片化的攻击面。 

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关键障碍。

薄弱的身份和访问管理

许多企业使用基本的身份和访问管理 (IAM) 保护方法。这是个问题,因为在这些无边界、异构的环境中,身份构成了安全边界。 

高达 59% 的受访者表示,不安全的身份和高风险权限是他们最大的安全风险。 他们将与身份相关的三个问题列为云外泄事件的前四大原因:

  • 过度权限,如特权过高的帐户或角色 (31%)
  • 跨云环境的访问控制不一致 (27%)
  • 身份安全管理不善,如缺乏多重身份验证 (27%)

此外,当被问及他们面临的主要云安全挑战时,他们表示云团队和 IAM 团队意见不一致 (28%);并且他们在实施最小特权访问方面困难重重 (21%)。 

另一个问题是: 企业监测身份风险的方法较为基础,对于特权滥用和访问异常等问题,很少有跟踪指标。

报告中写道:“数据表明,身份既是公认的威胁,也是仍在逐步成熟的安全管理领域”。 

为加强 IAM 安全,报告的建议包括:

  • 重构 IAM 计划和系统
  • 改善云团队和 IAM 团队之间的协调
  • 转向更动态的身份风险与抗风险能力指标

瞧,没准备好!在缺乏足够安全控制的情况下仓促推进 AI

89% 的企业要么正在使用 AI (55%),要么正在进行试点 (34%),网络安全团队正忙于保护这些系统:已有 34% 的企业遭遇过与 AI 相关的外泄事件。

报告中写道:“企业正快速部署 AI,但对风险所在及如何缓解风险的理解仍显不成熟。”

首先,安全团队担心的方向不对。他们专注于 AI 模型操纵等新兴威胁。但他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网络安全领域常见的问题上:未打补丁的软件、内部人员威胁、配置错误的设置以及薄弱的凭据身份验证。

报告中写道:“这种协同不足表明,许多安全计划仍将 AI 视为完全新颖的事物,而非将已验证的云安全与身份安全原则应用于这些新系统。”

图表来自 Tenable 的《2025 年云安全和 AI 安全现状》

(来源: 《2025 年云安全和 AI 安全现状》报告,由 Tenable 委托并与云安全联盟合作编写)

其他薄弱环节:被动安全模式、技能差距

该报告还剖析了其他云安全和 AI 安全障碍,包括:

  • 技能差距: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将专业知识匮乏列为他们面临的首要挑战,这导致了战略模糊不清、预算不足以及高管层对云风险的误解。
  • 被动的安全态势:受访者最常跟踪的关键绩效指标 (KPI) 是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 (43%)。这表明采取的是一种事后回顾的方法,将危机应对置于主动降低风险之前。这是一种错误的策略,因为大多数云与 AI 外泄事件是可以预防的。

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?

该报告为负责云安全和 AI 安全的团队敲响了警钟,敦促他们进行战略转型,摆脱碎片化的工具、不成熟的身份管理实践和被动的思维模式。

已经有一些受访者朝着正确的方向采取了措施,例如,采用暴露风险管理 (58%) 来进行统一的安全监控和风险优先级分析;以及采用云安全态势管理 (57%)。

图表来自 Tenable 的《2025 年云安全和 AI 安全现状》

(来源: 《2025 年云安全和 AI 安全现状》报告,由 Tenable 委托并与云安全联盟合作编写)

该报告的建议包括:

  • 所有内容形成单一视图:集成的可见性和控制措施是管理本地、云和 AI 工作负载复杂性的基础。
  • 强化身份安全:加强针对所有需要访问权限的人员与非人员身份的身份治理体系。
  • 注重预防,而非仅仅被动应对:从被动安全转向主动安全是应对不断演变的威胁的关键。

报告中写道:“安全能力成熟度取决于战略协同与风险驱动的规划。那些跳出“单点解决方案”局限、摆脱被动运营模式的企业,将更有能力为不断演变的云与 AI 环境提供安全保障。”

要获取所有 AI 安全和云安全洞察,请立即下载《2025 年云安全和 AI 安全现状》报告!


您可加以利用的网络安全新闻

输入您的电子邮件,绝不要错过 Tenable 专家的及时提醒和安全指导。

× 联系我们的销售团队